飞扬冰雪·V1.0


                    在此之后■■■Cornwall Capital 就开始寻找那种一很小赌注投注很大赔率的交易■■■从欧洲困境公司❤韩国股票❤猪肉❤乙醇汽油❤泰铢等等■■■投资范围非常广。

                    到 2005 年的时候■■■累计财富已经达到了 1200 万美元■■■到了他们开始着手做空次贷的 2006 年■■■本金已经达到 3000 万美金■■■收益率惊人Jamie 和 Charlie 的投资思路■■■着重于钟形曲线的肥尾效应■■■以及在此背景下期权定价的不合理■■■跟 Nassim Taleb(《黑天鹅》作者)和 Didier Sornette(龙王理论的提出者)的思想有一定的契合。

                    当然■■■彼时的 Jamie 和 Charlie 还算是初出茅庐毫无自信的年轻人■■■怀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朝圣般地注视着投资银行大厅光滑的大理石地板和衣着光鲜的华尔街精英们■■■他们没意识到的是■■■那些智商学历背景远胜于他们的交易对手■■■在一个大众癫狂的环境中■■■居然比他们想象中要蠢的多的多。

                    4. 筹资■■■起跑线的游戏得到了基本面和工具的支持后■■■应该要动手了但在这之前■■■Paulson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筹资。

                    对于一个对冲基金来说■■■投资能力和筹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左右手■■■Paulson 在这方面颇具天赋■■■主要是他能够将复杂高深的策略讲解的平易近人■■■但一直到 2006 年 6 月■■■新基金一共才筹集了 1.47 亿美金■■■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有了大投资商如彼得·索罗斯的加入■■■新基金终于筹到了 7 亿美金■■■加上公司之前管理的资金■■■能够用来做空次贷的粮草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美金■■■进而才有能力持有了高达 250 亿美金的 CDS 合约。

                    在《大空头》四组人马中■■■在筹资方面遭遇最大困难的是 Michael Burry■■■如果投资和筹资是左右手■■■那么 Burry 的右手可以说是先天残疾■■■他的第一个基金能募集顺利得益于他业余时间经营的财经写作网站(先成为财经大 v■■■再募资■■■中美也很像)■■■让他一个一个营业部跑着去路演■■■恐怕不可能。

                    Michael Burry 其实是全美第一个做空次贷的人■■■领先市场非常多。

                    事实上■■■Greg Lippmann 是受到了 Burry 的启发(电影中 Greg 在夜店听到了 Burry 在华尔街向高盛等投行购买 CDS 的消息)■■■才开始大规模推销 CDS 交易■■■前后一共卖出了 350 亿美元的 CDS(其中 50 亿是德意志银行自营账户持有)■■■几乎所有做空次贷的大佬都是受 Lippmann 影响■■■因此■■■Greg Lippmann 算是“头号鼓吹员”■■■但 Burry 才是当之无愧的 CDS 交易创始者。

                    但这个先驱者■■■在做空过程中■■■没有像 Paulson 那样对着客户娓娓道来■■■反而用较为强硬的方式来回应客户的质疑■■■在这一点上■■■Burry 没有参透“投资人 - 受托人”这种信托商业模式的本质■■■应该说是不及格的。

                    在泡沫还没有破灭之前■■■Burry 就在客户的压力下不断减持持有的宝贵的 CDS 头寸■■■甚为可惜。

                    最终■■■尽管 Scion Capital 在运行期间给客户带来了 489.34% 的总收益■■■Burry 仍然在 2008 年关闭了基金■■■拿着 1 亿美金的业绩提成■■■成为了私人投资者■■■这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有意思的是■■■Burry 非常推崇芒格■■■而芒格对做空的态度就是“我们不喜欢以痛苦地交易来换金钱。

                    ”但面对这种历史性机会■■■按捺住不心动是很难的。

                    在《大空头》的四组人马中■■■唯一以本金进行交易的就是 Jamie 和 Charlie 这两个年轻人■■■因此■■■他们不需要面对筹资的压力■■■但本金相对来说少了一个甚至两个两个数量级。

                    Paulson 能够赚取其他团队总和的利润■■■一在于有更多的本金■■■面对本世纪第一个历史性交易机会■■■大批的客户与他并肩作战;二在于做空的坚决■■■毫无电影中几个主人公悲天悯人的态度(其实也大都是电影美化而已)■■■Paulson 甚至与投行合作■■■创造出更多的 CDO 用来做空(多达 50 亿美金)■■■在左翼主导的好莱坞■■■这可是滔天大罪■■■这也是为什么 Paulson 这个实际的最大空头■■■无法被拍进电影■■■只能在《Inside Job》里面作为反面典型出现的原因。

                    5. 对手盘并不一定都是纸老虎当各路人马全部已经下了重注之后■■■剩下的就是等待和煎熬。

                    系统学告诉我们■■■一个动量非常大的物体■■■要经过非常激烈的抵抗■■■才能改变原本的趋势■■■拐头需要的时间则更长。

                    《大空头》中相当做的笔墨在描述了危机爆发前的场景:违约率已经大幅度提升■■■房价已经开始拐头■■■但空头仍然没法赚钱■■■因为整个系统还在做最后的抗争。

                    这种抵抗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参与做空的很多人都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错了吗?难道市场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吗?”Greg Lippmann 作为卖方■■■深谙客户心理■■■因此安排了他们去 Las Vegas 面见交易对手的活动。

                    在赌城■■■Lippmann 包了一家日料店的铁板烧烤餐厅■■■一共 4 个烧烤台■■■每一个台子都安排了一个做空次贷的对冲基金经理和一个卖出 CDS(做多债券)的投资人■■■Lippmann 希望客户通过直接了当的对话■■■明白整个体系到底是多么的疯狂和愚蠢。

                    跟 Steve Eisman 对桌的那个华裔叫做赵文(Wing Chau)■■■总是一副挑着眉毛高深莫测欠揍的样子■■■职位是哈丁咨询公司的 CDO 经理■■■毫无疑问■■■他的结局是把客户的钱几乎全部亏光。

                    后来上映■■■赵文还去起诉 Steve Eisman 和《大空头》作者■■■控告他们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毫无职业操守的骗子。

                    在电影中■■■Mark Baum 跟同事一起去评级机构质疑■■■得到了非常无语的回应■■■对方一副“你是哪个单位的?”这种语气■■■让 Mark Baum 深刻理解到■■■此时的华尔街■■■已经被抵押债券统统绑架■■■在“房价永远涨”的背景音乐之下■■■常识和风险被抛在脑后■■■抓紧赚钱才是王道。

                    评级机构丧失公正这种事情■■■在哪个国家都不鲜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