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天神器刀刀不卡


                    《大空头》的正确评价■■■来自于我们生活的当下■■■来自于我们生活的现实■■■里面揭示的一些问题■■■在当前国内没法回避。

                    希望文章能对大家有帮助。

                    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了 9 年■■■随着电影的《大空头》的热映■■■人们又开始重新讨论这个话题。

                    笔者很早就读完了原著■■■现在也跟风写一篇不是影评的影评■■■不谈电影中的情节和表演■■■只谈那场决战中的人物❤背景和故事■■■这不仅是在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在当下扑朔迷离的宏观环境下■■■增强对大势的判断■■■避免落入从众的窠臼。

                    1.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大空头?《大空头》电影中刻画了四路做空次贷的团队■■■分别是:① Scion Capital 的基金经理 Michael Burry ② 德意志银行交易员 Greg Lippmann■■■电影中改名叫 Jared Vannett ③ FrontPoint Partners LLC 的 Steve Eisman■■■电影中改叫 Mark Baum ④ Cornwall Capital 的 Jamie Mai❤Charlie Ledley 和 Ben Hockett。

                    这四路人马最后的获益如何呢?Michael Burry 的基金以 6 亿的规模在 2007 年为投资者赚取了 7.5 亿美金;Greg Lippmann 并非投资者■■■而是做空工具 CDS 的交易员和做市者■■■他 2007 年领取了 4700 万美金奖金;两个小伙子 Jamie 和 Charlie 的 Cornwall Capital 获利 8000 万美元■■■数额不大■■■但考虑到他们只有 3000 万美金的本金■■■这个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Steve Eisman 赚了多少钱没有具体披露■■■但他的基金最大规模有 15 亿美元■■■基金在 2007 和 2008 年的收益应该跟 Burry 的基金差不多或略少。

                    综合起来■■■四路人马一共赚到了不到 20 亿美金。

                    20 亿美金■■■在普通人看来是天文数字■■■尤其这还是在哀鸿遍野的 2007 年实现的■■■但事实上■■■20 亿美元只是真正“大空头”John Paulson 赚的钱的零头。

                    作为史上最大的空头■■■Paulson 的基金公司 Paulson&Co.在 2007 年通过做空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赚了 120 亿美金■■■在 2008 年又通过做空银行赚了超过 80 亿美元。

                    另外■■■对冲基金领域其他一些投资人■■■也低调地通过做空来牟利。

                    例如■■■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 的 Philip Falcone■■■也听了 Greg Lippmann 对 CDS 的讲解和推销■■■与电影中 Mark Baum 团队对 Jared Vannett 不断地质疑和喊叫相反■■■Falcone 立即大笔买入 10 亿美金以上的 CDS■■■两只主要基金 2007 年收益率均超过 100%。

                    另外■■■投资大师索罗斯■■■通过他的侄子彼得索罗斯(跟 Paulson 是朋友)约 Paulson 进行午餐■■■了解其投资思路后也开始做空次贷■■■在 2007 年年底的三个月中也同样获利数十亿美金。

                    下图为主要对冲基金 2007 年表现(考虑规模■■■统计不完全)■■■其中标黄色的均为 Paulson&Co.的产品。

                    主要对冲基金 2007 年表现John Paulson 整个做空次贷的过程■■■在《The Greatest Trade Ever》中被描述的很详细■■■整个做空过程■■■就是一个“假设 - 论证 - 筹资 - 下注 - 等待 - 收割”的全部过程■■■是一套经典的对冲基金运作流程。

                    Paulson 上百亿美金的利润■■■绝非运气跟偶然■■■而是步步为营运筹帷幄的过程。

                    这次史上最大的做空■■■其实可以从一张简单的图表开始说起。

                    2. 一张价值 200 亿美金的图表在次贷危机之前■■■John Paulson 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对冲基金经理■■■长期游离于华尔街之外■■■他接近 40 岁才成立自己的基金■■■经过 10 年的跌跌撞撞■■■2003 年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 15 亿美元■■■论规模只能算是无名之辈。

                    Paulson 身上也很难看出对冲基金大佬的影子■■■他出差坐经济舱❤调研坐最后排❤向上市公司提问时毕恭毕敬■■■45 岁第一次结婚■■■对象是自己的女助手。

                    无论是与众多华尔街少年得志的俊才相比■■■还是与住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镇上的对冲基金大佬相比■■■Paulson 都看起来默默无闻。

                    跟 Steve Eisman 长期浸淫在次级抵押债券行业中不同■■■Paulson 的基金公司前期主要做并购交易■■■对房地产几乎没有涉猎■■■在他的老朋友 Paolo Pellegrini 给他打那个求职电话之前■■■Paulson 对房地产泡沫的理解■■■仅限于在房价飞涨的 2004 年将自己在南安普顿的房子卖掉■■■改成租房住。

                    Paolo Pellegrini 是 John Paulson 在哈佛商学院的同学■■■个人经历曲折。

                    在入职 Paulson&Co.之前■■■Pellegrini 已经两次离婚两次被解雇了■■■除了离婚得来的 30 万美元■■■几乎没有什么积蓄。

                    Paulson 只能提供给他一个初级分析师的职位■■■但他仍然感激不尽■■■每天起早贪黑■■■跟比他小 20 岁的同事一样在格子间里做着分析和研究。

                    在 2004 年的 10 月■■■Pellegrini 在走廊里拦下了 Paulson■■■第一次向他建议■■■用一个叫做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的完美工具■■■来做空美国房地产。

                    对于一个成熟的投资人■■■任何一次重注■■■都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确定性和收益比。

                    对于前者■■■需要扎实严格的基本面分析■■■对于后者■■■需要考量时机与工具。

                    相关文章